朱玉香:“施比舍更幸福”
发布日期:2025-01-25 23:10 点击次数:69
“施比舍更有福,因为自己强大了,才能帮助别人。”任谁都难以想象,那些充满哲理的话语,竟出自一位仅读过小学一年级的残疾人之口。她叫朱玉香,来自墙头镇塔岭,是视力四级残疾人士。从家庭作坊起步,到如今运营着年产值达二千万的墙头镇时利针织厂,朱玉香走过了二十余年的艰辛历程。
1970 年,朱玉香出生在普通农村家庭。三岁时,她突患眼皮肌肉无力症,四处求医无果。八岁上小学一年级,却因眼疾只读一学期便辍学。十三岁时,她在上海接受手术,不幸手术失败,视力受损,从此陷入自卑与沉闷。
十六岁时,朱玉香进入针织福利厂上班,埋头苦干,年年获评优秀员工,但领奖时她总是推脱。直到有一天,面对满桌奖状,她内心觉醒:“眼睛虽残,但双手灵活,心灵也应明亮,别人能当老板,我也能!”
2003 年,朱玉香开启创业之路,和丈夫开办家庭针织小作坊,做来料加工。因缺乏管理与经营经验,三年摸索后不但没盈利,反而负债累累。面临抉择,她咬牙坚持。2009 年,为摆脱家庭作坊模式,她先后在西周伊家、亭溪村租厂房,创办时利针织厂,从加工逐步转向产品出口外销。企业逐渐扭亏为盈,如今年产值达 2 千万,产品远销美国,疫情期间也订单不断。
朱玉香的企业缘何能在困境中突围?她说:“人的感情是双向的。” 她将员工视为亲人,尊重每一位员工,无论是年轻打样工,还是七十几岁的农村老人。她鼓励年轻人尊重老人,向员工灌输企业是家的理念,在员工有困难时慷慨相助。在她的企业里,员工有归属感,即便她不在,也能主动安排好事务。
在经营上,朱玉香的针织厂实行计件薪资,她坚持薄利接单,秉持 “细水长流” 的理念。面对亏损订单,她主动协商,三方让利,凭借坦诚守信与生意伙伴形成抱团合作,订单源源不断。
朱玉香虽学历低,但对学习充满渴望。小时候向哥哥学算盘,打工时向车间主任学写字,后来还自学电脑。她不仅自己学习,还从 2014 年开始资助贵州贫困大学生,一做就是十年,坚信 “施比舍更幸福”。
如今,朱玉香最大的愿望是建造自己的厂房,探索现代化车间,提升产品。学计算机专业的儿子毕业后回乡助力,让她对未来充满信心。这个朴实的女性,用坚持、爱心与求知欲,书写着不平凡的人生 。
【本文转载于媒体账号(https://app.cnxsg.cn/webDetails/news?id=13981999&tenantId=76&uid=646ee05b2cd9181e3568cdfe),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作为本账号立场。】
- 上一篇:没有了
- 下一篇:没有了